当前位置:首页 > 千帆杂谈 > 正文内容

生日快乐

千帆2年前 (2023-11-02)千帆杂谈7820

00:00

  没专门写过一篇文章,是为了她!

  这些年写了N篇文章(按理不能算是文章,属于日记、杂谈类),有的发了日志,有的投了稿,有的自己收藏了,有的被自己删除了,也从来没有认真记录过。一直到了重新利用Z-BLOG配置好了这个文章管理系统,才算真的开始在恢复一些记忆,把能找到的、写过的、说过的、发布过的,都凑到一起来了。现在,终于发现,的确,没写过她,也只是仅有的几张照片,在朋友圈里发过,其他的什么都没有,原来最容易疏忽的就是自己最亲、最近、最爱、最喜欢的人,舍不得写,珍藏着,不放!

  明天是她的生日,今天睡觉前必须写好这一篇,设置好延时发布即可,祝她:生日快乐!健康美丽、心想事成!

  她是哪个?忘记说了,是俺老婆,我的娘子,同床共枕的对象,哈哈哈!既然要写,必须说说她这个人,到底怎样,不然就白白浪费我写这一篇文章的心思了。重新起个段吧,走起!

  她,端庄大方,从不做作,性格外向,好学勤勉(感觉像是在做自“我”介绍)。这四点,涵盖了她这个人的修养、性格、习惯、学识,属于容易相处的类型,而且没有一点坏心思,跟我一起生活这近二十年,从来没发现过她对人对事有过使坏的心思,不欺负,不戏弄,不轻视,这一点已经成为了如今现实社会中的“好人”标配。【2023年11月3日晚11点补记:翻看了当年岳母去世第二天我写的QQ空间日志,其中有一句话是:“妈从不计较别人,从不算计别人,从不欺负别人,从不侮辱别人,从不伤害别人,写这么多,因为我认为好人至少要做到这几点,否则称不上好人。”】可能,当下,用文字去描绘“好人”,已经入不了绝大多数人的法眼,根本没人在意这些,也会成为笑谈,只是我有幸,遇到了这样一对母女,谨记!

  但是她吃得苦头不少,岳母就是在她十一年前的生日当天去世的,也成了一种永远抹不掉,无法淡化的记忆,儿子的成长同步着她的成熟,这是所有的辛酸和日常一起托起的,还要加上我的衣食住行,我这大粗人,像个“细作”,也都是她在为我打理起居,还要全力支持我的工作和学习。这两天我的脚又扭伤,她原本也劳累,却除了照顾儿子以外,还要来“伺候”我,这些都是她的苦,却是我和儿子的幸福,谨记!

  以前写文章,喜欢工整,有时还列个提纲,有个结构啥的,慢慢年长了,悟了,透了,也简化了,原来过于规矩,未必真能成方圆,到是事实,所以要懂得“拐弯”,顺便“抹抹角”,其实这也是文章写到最后想说给她听的话,希望她和我一样都活成一个“通透”的人,知足常乐,知己知彼,一切足矣!

  每一天,都因为有了她而精彩,可以陪我一起仰望星空,可以让我感觉到日子的温暖,她也是我一辈子的幸福!【2023年11月3日晚接儿子放学途中由儿子录音后发微信:恭祝你福寿与天齐,庆贺你生辰快乐!祝妈妈:永葆青春,幸福每一天!收到回复:奈斯!歌声不错,心意更浓!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千帆生活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ntshw.com/?id=114

分享给朋友:
返回列表

上一篇:陌轻尘·说

下一篇:超短KU

“生日快乐” 的相关文章

四十,重新起航;感恩,活在当下

  今天是个幸福的日子,也是个快乐的日子,又是个感伤的日子,还是一个怀念的日子,更是一个感恩的日子!二年前写的那篇《三十八年的人生小结》犹如历历在目,一晃七百多天就过去了,时间从不停步,循规蹈矩,一分一秒,坚持不落下。  四十,犹如人生的半途中点,刹车或是急驰,多多少少,也都是几十年的光阴!十几个小...

《如能再活一辈子》追段成章

   每天进入梦乡前,习惯了翻看床头的那几本书。这些书换的不是特别勤快,但是总能在里面刨出一些东西,有生活的影子,有快乐的种子,也有辛酸的泪水。她能让自己恍然大悟,也能体验到作者的设身处地,会有撕心裂肺的痛感,还能独辟幽径,落得安好。  读过一篇Erma Bombeck的《如能再活一辈子》...

“疫”眼看穿

  愁闷的二月已经贼溜溜的走了,这个三月依然不得轻松。病“疫”这斯还未启动消停模式,虽被那无数的人儿极刻藐视,被痛恨,被唾拒,它却变着花样,猖獗不止。  终究,“疫”将终结,“疫”去不复返。只是“疫”前“疫”后,踏过的每一步,都见证着人类的酸甜苦辣。  又是一年三月五日“学雷锋纪念日”,对于这个特殊...

又欠一份恩情

  昨天知道了他离开的消息,很是震惊,一场意外,早早地,离了他的亲人,难以接受,也多了一份岁月带给我的长情,又欠下了一份恩情,立不了字据,只可执笔画人生!  多少年来,每每遇到,都是尊称他一声“伯伯”,居然在这个国庆假期里,再见他,已是最后一次,成了人生中我和他的最后一次对话,诧然,无措,默哀!  ...

“行”——不走寻常路

  话说这衣食住行,必是缺一不可,有几个小镜头,凑合着,就写点东西,且再谈一回“行”字吧。因为除了比较宅窝的人,我们都必有至少一日两行,有甚者,来回奔波,不下数趟,具体原由,无须探个究竟,此为常态,即是自然。所以谈“行”,如拉家常,不需要娓娓道来,只要揪上几个镜头,足够写上几百字,字似千金,亦如粪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