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千帆杂谈 > 正文内容

再也不见——那份笑容

千帆3年前 (2022-07-15)千帆杂谈5422

  夏天,总是有暴雨,今天,又是!声音很大,到底不是小雨,打在身上,疼,很疼!

  一段时间,又一段时间,总会有,不习惯也给惯的习惯了。

  只是从来没有好的记忆,不喜欢,讨厌也恨,送它离得远远的,却大多会再次出现,不想燃烧那心中的火苗,因为被惯的习惯中已经失去了动力,有点麻木,也匮乏不堪。

  星期三的通话记录中,老同学的号码,未接+已接,那是一个让人崩溃的电话,带来的消息翻开了难以平静的一幕幕。

  生活的记忆,随着年龄,逐渐老化,心思还在,犹存念想。除了自己的亲人逝去,为别人落泪的次数也有很多,只是这一次,已经不能用次数去形容,这种陌生而熟悉的痛,刺伤了平静的心胸,再也抵制不了的,就只有痛!

  这是儿子的小学老师,教数学,总共碰面不超过十次,合计说话不超过二十句,只有QQ,无微信,儿子毕业后的交集很少,会偶遇,还是那个纯真的笑脸,不曾忘记过,每一次都会想着赶紧过去打个招呼,简单的一声:您好,高老师!

  我知道,以后,没有机会再见了!

  这会,居然打字的手也开始颤抖起来,已经成了老毛病,泪水掩护着痛,躲在角落里,总是逃不脱,也走不出。

  我必须打个盹,让自己平静下来,这种痛,实在无法接受,有些许时刻,居然会烧起满心的“恨”,我之所以加上引号,是不想让看到此文的亲朋好友误以为我要坠落“魔道”,正如喜欢看神幻剧一般,那里面的凡人都要经历磨练,要渡劫,即便有恨,也要化解圆满,因为终究这会被和谐,这是现实,总不如神幻那般逍遥自在、可以起死回生、还有因果轮回,一切都在眼前,撩开挡住视线的稀疏头发,余下,皆是真实的,无法回避。

  那种骨子里的恨倒也可能是真实存在的,因为一直见识着种种自私和无视,贪婪和可恶,还有那可怕的,可恨的,无解亦无语。这不是别人所能理解和明白的,不仅仅,可怜的,可悲的,是唯一孤单的,也是凄凉孤寂的,从来没想过有人能明白这里面到底表达的是什么,幻影迷茫,即使是影子,她都不知道那是什么,纵然可以揭开虚伪的皮囊,卸下,拆解,却终究琢磨不透其中的道理,那才是真正的恨,没有一点点余地,忽左忽右,居然还是那一刻一刻的痛。

  不知道,到底世间有多少这样的痛,浑浑噩噩之中,直射心间的痛,夹着一种恨,描绘着,书写着。那失去妈妈、失去心爱之人的痛有多深,有多沉,无法想像,不可形容,压迫的是呼吸的那股劲,一点点,一寸寸,施暴般,如心虐,不堪无欲,只剩一丝残余!!!

  谨以此千字文,告慰所有的痛,再也不见——那份笑容!

原文链接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千帆生活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ntshw.com/?id=4

分享给朋友:

“再也不见——那份笑容” 的相关文章

四十,重新起航;感恩,活在当下

  今天是个幸福的日子,也是个快乐的日子,又是个感伤的日子,还是一个怀念的日子,更是一个感恩的日子!二年前写的那篇《三十八年的人生小结》犹如历历在目,一晃七百多天就过去了,时间从不停步,循规蹈矩,一分一秒,坚持不落下。  四十,犹如人生的半途中点,刹车或是急驰,多多少少,也都是几十年的光阴!十几个小...

《如能再活一辈子》追段成章

   每天进入梦乡前,习惯了翻看床头的那几本书。这些书换的不是特别勤快,但是总能在里面刨出一些东西,有生活的影子,有快乐的种子,也有辛酸的泪水。她能让自己恍然大悟,也能体验到作者的设身处地,会有撕心裂肺的痛感,还能独辟幽径,落得安好。  读过一篇Erma Bombeck的《如能再活一辈子》...

  毒,此字不吉,此字不宜,拎出来加点温度,就是为了整它,应该来说很多人恨它,想撵走它。  对毒字向来没啥好印象,第一次关注它,居然是因为一个近奢侈品APP,取这一个字的名字,听着不舒服,没想揣摩软件公司BOSS的用意,但是还是有点惊慌的。据说这APP软件吸引着一批潮人,忒想在上面购物,或许贵,也许...

又欠一份恩情

  昨天知道了他离开的消息,很是震惊,一场意外,早早地,离了他的亲人,难以接受,也多了一份岁月带给我的长情,又欠下了一份恩情,立不了字据,只可执笔画人生!  多少年来,每每遇到,都是尊称他一声“伯伯”,居然在这个国庆假期里,再见他,已是最后一次,成了人生中我和他的最后一次对话,诧然,无措,默哀!  ...

始于惶恐

  已经在楼下等着儿子上车去学校,居然过了迟到的时间点,他还没有下来,我知道出状况了。 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,有各种各样的理由,只是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去制造一次惶恐而矣。  我也是无语,因为是自己的孩子,有点护犊,所以可以有足够的理解和忍耐,有时,也忍不住的自责和上火,只是习惯了这种人生变换莫测的伎俩...

“行”——不走寻常路

  话说这衣食住行,必是缺一不可,有几个小镜头,凑合着,就写点东西,且再谈一回“行”字吧。因为除了比较宅窝的人,我们都必有至少一日两行,有甚者,来回奔波,不下数趟,具体原由,无须探个究竟,此为常态,即是自然。所以谈“行”,如拉家常,不需要娓娓道来,只要揪上几个镜头,足够写上几百字,字似千金,亦如粪土...